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

南昌市水务局2013年工作总结暨2014年工作安排

访问量:

2013年以来,我市水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战略部署,有序推进厅市《合作备忘录》各项任务落实,扎实抓好防汛抗旱,大力推进水务建设,积极加强水务管理,不断深化水务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打造核心增长极提供了有力的水务基础支撑。

2013年工作总结

一、厅市合作机制有效强化。按照市政府与省水利厅去年6月签订《合作备忘录》要求,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对接,市政府与省水利厅、市水务局与省水利厅有关处室、市水务局有关处室与省水利厅处室和厅直单位之间三个层面、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得到有效强化。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走访省水利厅,厅分管领导率队来昌与市领导沟通对接,市水务局主要领导及有关处室多次赴省厅汇报沟通。厅市合作取得新的成效,111月份,全市共到位市级以上水利建设投资7亿元,其中,争取中央水库除险、堤防整治、安全饮水等补助资金1.18亿元,争取省级水库除险、安全饮水等补助资金1.23亿元,落实土地出让金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城维税等市级水务投入4.5亿元。预计全年全市将到位市级以上水务投资9.3亿元,其中,市级投资4.5亿元,省级以上投资4.8亿元左右。

二、防汛抗旱工作扎实有力。今年我市降雨量接近常年,1月至1215日全市平均降雨量1419毫米,比历史同期平均偏少9%,汛情总体较平稳,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伏秋旱情较为严重,1188时,赣江南昌站水位11.87米,创历史新低。46月,遭遇了多次集中强降雨过程,防汛形势总体不容乐观。面对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市县水务和防汛部门未雨绸缪,超前部署,扎实工作,突出加强在建工程保安、中小河流防守、城市排涝管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努力确保防汛安全。及时调整市、县、乡防汛指挥机构,落实防汛责任,并主动在媒体上公布;修订完善防洪预案和各类工程度汛方案,发放水库安全度汛明白卡和山洪灾害转移明白卡;加快防洪工程除险加固和城市排水设施整治改造;联合南昌警备区开展民兵舟艇连实战演练,组建5支应急抢险救援队伍,落实抢险救援人员503名,各县区、乡镇分别组建了100600人的防汛抢险队,落实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员553名、小型堤防安全管理员886名;储备防汛草袋216万条,编织袋337万条,石料40万方。7月份以后多高温少雨天气,伏秋旱严重,市防总及时启动抗旱iv级应急响应,科学调度各类水源工程,确保了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由于防汛抗旱工作扎实有力,确保了今年以来全市防汛安全、供水安全。

三、城市水务建设进展顺利。完成鄱湖明珠·中国水都总体规划编制,联合市委政研室开展“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组织运行机制研究,全面加快工程建设,除扬子洲路堤结合工程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外,“鄱湖明珠·中国水都”14项工程已开工13项,其中9项工程进展顺利或基本完工,4项正在有序推进。九龙湖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在九月基本完成吹填工程,防洪墙和电排站全面启动、进展顺利;乌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孔目湖段已全面开工,明年汛前可完成主体工程并发挥效益;象湖、抚河清淤工程基本完成,截污工程年底前完工并发挥效益;赣东大堤风光带景观工程岸线整治主体完成,景观绿化工程启动;玉带河清淤截污工程已完成西支及南支的部分河道和截污管清淤,总渠清淤启动;赣江市民公园三期挡墙墙身砌筑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贴面装饰。同时,全面实施西桃花河(水厂路以北)整治工程、城市污泥集中处理处置项目、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毛江口水系改道工程及城市供水应急水源工程。

四、生态文明建设开拓创新。经市政府和省水利厅联合申报,7月,我市成功列入国家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水利部确定的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共45个,我市是成功入选的14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之一。根据水利部和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要求,组织赴山东学习考察水生态文明建设,委托国内高水平的设计机构完成了南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组织开展赣江抬水工程和南昌市应急备用水源认证,并作为省水利厅支持我市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建设的重点项目予以推进。

五、民生水利建设全面提速。在汛前全面完成为期三年的灾后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出台2013年度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计划投入8.8亿元,完成土石方1530万方,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至12月中旬,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完成投资4.6亿元,完成土石方706万方,占计划52%,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除涝面积7.7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0.33平方公里。修复水毁工程100处,实施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07座,治理中小河流重点河段3处,实施新建、进贤、安义3个县小农水重点县年度计划,建设集中供水工程9处,再解决10万农村居民和4.46万农村中小学师生饮水安全问题,预计20143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同时,进贤县坡耕地治理,安义县、湾里区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等非工程设施通过省级验收,城乡水务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节水社会建设有序推进。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一是强化指标控制管理。建立全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基本建立了覆盖市县(区)两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环境)功能达标等控制指标体系。二是加强节水制度建设。委托国内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实施的“干旱条件下南昌市水资源合理分配方案”项目通过省级验收。三是加强资源管理保护宣传教育。出台《南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宣传工作方案》,省市联合启动2013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开展节水知识竞赛。四是加强取水管理。编制修改《南昌市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和《南昌市地下水开发与利用保护规划》,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共审批水资源论证项目12个;对全市取水许可证发放现状进行全面核查,督促取水许可证换发工作,完成全市取水许可台账系统的录入工作;推进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前期工作,完成《南昌市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初步设计报告》。五是加快污泥处置建设。落实南昌市污泥临时应急处置项目,1-11月份共应急集中处置污泥5.3万吨,预计全年可处理污泥5.78万吨;加快推进长期污泥处置项目,建设完成主厂房、综合楼、后勤楼基础开挖,年底前,可完成特许经营权协议洽谈并签约。五是强化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严格执行巡厂制度,确保各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确保各厂能够按照国家的环保要求达标排放污水,1-11月份,市城区污水处理总量达到2.45亿吨,达标排放率为100%。预计全年将处理污水2.7亿吨。六是加快城市水资源工程建设。朝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已由市发改委批复立项;瑶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已完工,正在进行通水试运行;青岚水系污水提升泵站临时截污闸门工程已完工,红谷滩污水厂主干管铁路沿线段修复工程进入收尾阶段。由于节水型社会建设扎实有效,614日,我市节水型社会试点顺利通过水利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中期评估验收,成为第四批18个全国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中期评估获得优秀的5个试点之一,也是本次评估的6个南方地区试点中唯一获得优秀的试点。

七、涉水行政管理全面加强。加强水务地方配套法规建设,《南昌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完成立法调研和初稿,预计2014年颁布实施。加强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730日,市编办、财政局、人保局、水务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13年底,建立起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务体系。严格落实市政府第8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5项压缩为6项,其中取消2项,合并2项,下放县区6项,审批实现由原来的平均8天缩减为6天。今年以来,我局共受理涉水类行政审批事项26件,并全部办结。加强城防工程巡查管理,1-12月中旬,“数字城管”交办任务2963件,件件办结。加强排水热线管理,1-11月份共受理投诉3673起,办结率达到100%,及时帮助市民解决排水难题。加强水务管理基础工作,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建立南昌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成果数据库,并按程序进行成果发布。

八、水务执法改革全面启动。6月,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水利综合执法示范点建设的通知,我市被列为全国25个和全省唯一的水利综合执法示范点。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分管领导牵头的水务综合执法示范点工作领导小组,正在抓紧研究出台实施方案,计划整合全市涉水的河道、水土保持、水资源、城市湖泊等执法力量,组建新的水政执法机构,集中涉水行政处罚权和收费权,力争用一年时间在全市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制。9月,我市组织参加水利部水行政综合执法示范点工作会议,并作经验交流发言。通过实施综合执法改革,全市水行政执法工作不断强化,共开展各类水政执法巡查2000余次,出动执法车辆960余辆,征收水资源费70万元,立案12件,罚没收缴20万元;落实河道采砂长效管理机制,41名非采砂嫌疑人被刑拘,已全部判决,确保了全市河道采砂始终安全可控;依法依规妥善处置去年“6·18”专案中涉案的赣南昌货1326号等四艘非法采砂船,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九、水务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一是认真抓好党建工作。组织全局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学党章、讲党课”及“书记带头讲党课”等活动,增强全局干部职工的政治坚定性。二是深入加强作风和效能建设。切实抓好中央巡视组对我省巡视意见涉水有关问题的整改落实,广泛开展“重实干、转作风、树形象”活动,争创“四满意”机关。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执行八项规定,推行岗位廉能风险管理,促进全局干部廉洁自律。四是注重干部职工的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学典型、树榜样”、“我奉献、我快乐”志愿者活动和“我读书、我思考、我收获”读书活动,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扶贫与社区共建、暖心工程,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水利经济不断壮大。全年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设计监理费到帐1200万元,市水建公司中标2亿多元,产值1.2亿元,税金580万元。

在总结今年年工作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水务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背景下,水务建设项目多、任务重、要求高,全市水务系统人手不足、技术力量薄弱问题相对突出;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拓展,城市开发区防洪排涝标准偏低,新城区水务支撑保障能力有待于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和供水安全压力空前,涉水事务管理调度难度增加,与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不相适应;水务建设管理精品意识不强,与打造核心增长极的要求不完全相适应。这些问题和不足,有待于今后不断加强和改进。

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启始之年,是实现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两年有看头、三年有亮点”阶段性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重要一年,我市水务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水利厅的全力支持下,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为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务基础支撑。

一、多方筹措水务资金。加快水务前期工作进度,争取省水利厅对南昌市打造核心增长极“百亿资金”按计划逐年到位;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合作,拓展水都建设融资形式,夯实融资载体,扩大融资规模,力争全年落实水务建设资金10亿元,确保水务建设需要。

二、确保防汛抗旱安全。汛前全面完成水毁工程修复,落实责任、预案、物资、队伍、“四通”,建立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健全防汛抗旱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的会商沟通,滚动掌握水雨情信息,加强水库山塘和在建工程调度、巡查,搞好城区防汛排涝,切实做好防大汛、抗大洪、防大灾的各项准备,统筹兼顾,确保防汛安全。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合理调配水源,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抗旱效益;推广抗旱新材料、新技术,搞好抗旱指导和服务,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水源保障。

三、提速民生水利建设。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为重点,汛前全面完成2013年冬春农田水利建设计划,科学谋划安排2014年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方案,全面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实施小型病险水库50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3座,再治理中小河流重点河2处,再解决10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水环境整治,治理水土流失6万亩,切实保障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

四、升级城市水务水平。改革“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建设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权威、高效、统一的组织运行体制机制,力争将“鄱湖明珠·中国水都”推进指挥部确定为常设机构,做到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加快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基本完成赣江抬水工程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项目前期工作,打造 “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建设升级版。以防洪工程、城市水系整治工程为重点,加快解决水利薄弱环节问题。加快九龙湖、南昌航空城、乌沙河、幸福渠、西桃花河、大象湖水系综合整治、赣东大堤岸线整治、城市污泥集中处置工程建设和城市排水管网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城市排水排涝能力。同时,建立权威、统一、高效的“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组织机构,拓宽资金筹措途径,创新项目建设运行机制。

五、加紧水务项目储备。主动跟踪国家水利投资政策和资金走势,加强水务项目规划和前期工作,滚动完善和更新水务工程项目库,为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快实施“鄱湖明珠·中国水都”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按照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搞好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城市防洪规划修编,将城市拓展区纳入城市防洪规划修编范围,切实解决由于城市拓展带来的防洪排涝问题。

六、强化城乡水务管理。改革水行政执法模式,整合现有市水政监察支队、市水土保持监测监察大队和城市排水监察及城市供节水执法职能力量,相对集中水行政处罚权和水规费征收权,组建市水行政执法支队,建立和完善全市水行政综合执法的体制和机制。加强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力争出台《南昌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南昌市二次供水条例》,使水生态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加快节水型社会试点,推进工业节水、农业节水、城镇生活节水、非常规水源利用等六大节水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为期三年的节水型社会试点任务。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逐步建立“河长”、“湖长”制,加强城市湖泊水系调度、监管,落实调度管理责任,健全监管制度,努力突破城市水系管理现状,确保防洪排涝安全,水景观、水生态环境良好。以乡镇水务站、农民用水户协会和水利基层服务专业化队伍“三驾马车”为重点,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并运行定性准确、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基层水利服务体制和机制。强化涉水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简化办事条件,优化办事流程,深入落实“两集中、三到位”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水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

七、加快提升队伍素质。扎实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组建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按步骤抓好各个环节学习教育活动,确保学习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继续扎实做好党建各项工作,,继续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展“强支部、添活力”、“党徽在闪光”等活动,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扎实抓好作风和效能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实干型和高效型机关。严格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持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不动摇、不松懈,确保廉政大堤不倒。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创新载体,广泛开展各项活动,确保全局和谐稳定。

扫码浏览